-
端午节起源龙的节日
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,多起于汉代,兴于晋唐,流传至今。而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传说到了宋朝,又因皇帝的下谕和对屈原的追封,使纪念屈原的说法广为流传,似乎已成为正宗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的意义
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—端午节,.它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,与春节、中秋节同为华夏民族最为盛大的三大节日。端午也称端五、端阳。此外,端午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戴香包
端午节戴香包的习俗在介绍关于屈原的传说时已提到过。据传,戴香包的目的,一方面象征屈原的品德节操将馨香溢世,流芳千古;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驱瘟避疫,强身健体的作用。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采药
民谚日:“端午节,天气热,五毒醒,不安宁。”为了杀死五毒,确保人体健康,人们在端午节还开展采药、饮酒、洗浴等一系列的养生活动。 清顾禄《清嘉录》云:“土人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的美食
送走了桃红柳绿的春天,又迎来了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—端午节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。《荆楚岁时记》称:“五月为端,初一为端一,故初五为端五”。故端午节又称:端五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五彩绳
端午节系五色线的风俗,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 五色线是用青、红、白、黑、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(编)在一起的细索。 过端午节这天,大人们便在儿童的手腕、服腕和脖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
吃粽子同龙舟竞渡一样是端午节的重要风俗之一。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传统食品,就像过年必吃饺子、元宵节要吃圆宵、中秋定吃月饼一样。 粽子古称拨、角黍、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的佩饰
古代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给女孩子妆打扮,女孩子们头上插石榴花,换上新衣裳,有些地方还做各种佩饰戴在女孩们的身上。已出嫁的闺女要回娘家探望家人。姑娘们在端午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习俗与民间歌谣
端午节,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,不仅形成了众多的节日俗名,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习俗民情以及相应的歌谣。“五月五,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悬艾和菖蒲
古时民间有门前悬艾、菖蒲之俗。艾,即艾蒿,为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菖蒲,亦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。两者皆可人中药。艾叶可制成灸条,是传统中医艾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,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捉蛤蟆、采茶
端午节的风俗很多,有的地方的人们,除前面介绍的外,还有捉蛤蟆、采茶。端午节这天,早早起来,到河边、池塘边捕捉蛤蟆,然后再向蛤蟆嘴里吹进一锭墨,再将蛤蟆带回家 [ 阅读全文 ]
蒙古族端午节习俗
历史上的蒙族是游猎的民族,素有打大围的习俗。一年中,总要打几次大围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野兽的减少,大规模的打猎已被取消,唯有端午捕猎仍承袭不变。 “这一天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挂荷包与拴五色线
在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或节日早晨儿童身上要挂荷包。荷包,又叫香包,各地样式不尽相同,大致要由老虎、彩色缠粽、缠线、彩荷包四样组成。荷包大小不一,大的可装人火镰、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的诗句
端午节是一个民俗意义丰富的传统节日,划龙船、吃粽子、挂蒲艾等习俗,历尽2000多年而不衰,深深融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,文人学士歌咏其事的很多,端午节历来是文人墨客 [ 阅读全文 ]
端午节悬朱符
古时候,尤其是自宋朝以后,在端午节有不少地方的道士,沿门兜送朱符—即画有天师、钟馗、财神、姜太公像及画有聚宝盆、摇钱树的中堂,辟五毒的符咒并盖有朱印的黄纸。 [ 阅读全文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