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中元节的习俗
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为三大鬼节之一,又称祭孤、瓜节、七月半、送鬼节、寄生节、盂兰盆会。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“三元”之称。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、七月十五中元、十月十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烧纸钱
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鬼神,人死了之后,也并不会进入什么“天堂”和“地府”,因此在中元节给死人烧“钱纸”,“银锭”,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毫无意义的事情。 可是偏偏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对联
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为“中元节”,亦称“盂兰盆节”。初为佛教节日。“盂兰盆”是天竺语,意为“解救倒悬”:传说释迎牟尼的弟子目连见其母受苦如处倒悬,求佛祖超度。 释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祭麻谷
祭麻谷,是中元节中的又一节俗,它起始较晚,约始于宋代,流行于今河北山东一带。清于敏中主编《钦定日下旧闻考》引《月令广义》说:“七月十五日,燕城乡民,薥黍苗、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见鬼的真相
有人说:“七月半,鬼乱窜”。其实,世界上根本没有鬼。可是,为什么有人说看到过鬼呢?根据心理学来分析,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: 一、错觉。错觉就是歪曲的反常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的美食
七月十五日为传统的中元节。正月十五日无宵节又称上元节,而十月十五日称之谓下元节,那七月十五,日便成了当然的中元节。 旧时中元节的各种活动相当多,因而与食俗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的来历
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,这一天是中国人祭祀鬼神的日子,所以这个节日也叫鬼节。中元节是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并列的节日,是中国 [ 阅读全文 ]
道教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
农历七月十五日,既是民间的“鬼节”,又是道家的“中元节”,佛教的“孟兰盆节”。道教中元节 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三官(天官、地官、水官)每年都要将对人间善恶的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禁忌
因为七月跟鬼魂亡灵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,所以民间的中元节禁忌很多。 俗话说,“七月十五鬼乱窜”,人们认为阎王爷要在七月大开鬼门关,让众鬼夜出地府到阳间游走,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民俗
七月十五是道教的“中元”日,佛教的“盂兰会”日,也是民间祭祖上坟、祭孤魂野鬼、放河灯的日子,可谓三教合流的节日。过去,乡村寺庙僧人道士为野鬼孤魂做功德,超度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迎祖 荐祖 别祖
中元节,民间视为鬼节,南北皆然,而江南更重,以为鬼节时日先祖还家归省,故有迎祖、荐祖、别祖之俗。《湖广志书》说,公安县(今湖北公安西南)“俗传是日亡者当返, [ 阅读全文 ]
徽州中元节习俗
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包括徽州在内的中国传统的中元节,由于这一节日主要是为了给死去的亡灵所过,故又有“鬼节”之称。我们之所以在这里特别选择了中元节,主要是由于徽州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仪式特征
敬畏魂灵 祭祖。是所有个案包含的要素。说明这些地区都存在灵魂信仰。对人死之后的魂念念不忘。出于敬或畏之心。定期对其祭拜。人们对死后魂灵的分类(祖先或鬼魂)。又 [ 阅读全文 ]
中元日
中元日是东北延边等地区朝鲜族民间传统农庆节日,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,又称“百众日”“百中日”、“洗锄日”等。 节日之前,农事耕耘的繁忙时期已经结束,农民辛 [ 阅读全文 ]
中元节仪式名称
福建地区除泉州叫普度之外。大都是七月半。鬼节等民俗称呼;冲绳和日本本岛称作盂兰盆会。其中,普度、盂兰盆会是两个明显带有佛教色彩的仪式名称。“普度”。是佛教指 [ 阅读全文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