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来历
五月初五是我国端午节,也称重五节、端阳节、天中节、午日节、草蒲节、解粽节、浴兰节、女儿节。俗称五月节,冀豫等地还称为“五月单五”。按照古代干支纪年,五月为午月,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,所以称之重五或重午。端为首次、第一,所以称端午。五为阳数,所以也称端阳。此日接近一年的一半,所以又称天中节。古时,是日少女须配戴灵符,头答榴花,极尽美艳之姿,所以也称女儿节。唐初该节名称多混用。由于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,为了避讳,就正式将此节定名为端午。 许多大节都是吉月吉日,唯有此节在古人眼里是恶月恶日。这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驱邪避毒活动有关,也与龙图腾崇拜等习俗有关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此节越来越成为纪念先贤的重要节日,伍子青、屈原、孝女曹娥等都是端午祭祀的对象 [端午节的来历详情]
中国古代宫廷怎样过端午节?
〈唐太宗八〉(国立故宫博物院)在中国唐代端午节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节日,在宫中也非常隆重。在庆祝端午的宫中行事中,皇帝在端午日多会以“服玩相贺”,以随身使用或游艺的小东西赏赐臣下。 唐太宗书法“飞白扇”赠功臣 庶动清风增美德 据王溥(922-982)的《唐会要》卷三五〈书法〉记载,贞观十八年五月唐太宗以御笔“飞白扇”赐给司徒长孙无忌及吏部尚书杨师道一事:“太宗为飞白书。作鸾凤蟠龙等字。笔势惊绝。谓司徒长孙无忌。吏部尚书杨师道曰。五日旧俗。必用服玩相贺。朕今各赐君飞曰扇二枚。庶动清风。以增美德。” 太宗依照端午赠服玩小物相贺旧俗,以御笔飞白扇赠爱臣,明喻“庶动清风,以增美德”树立朝廷尚德勤政的治世典范,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优良的端午过节传统,并影 [中国古代宫廷怎样过端午节?详情]